Online declaration & Declarations
Working group & Expert column
國家和地方綠色、循環和低碳相關法律法規、政策和標準應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。
近三年,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,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,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
園區重點企業100%實施清潔生產審核。
園區企業不應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、工藝和設備,不應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。
園區建立履行綠色發展工作職責的專門機構、配備2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。
武陟縣產業集聚區不斷推進綠色循環化改造工作,努力建設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。
武陟縣產業集聚區不斷推進綠色循環化改造工作,努力建設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。 武陟縣產業集聚區位于縣城東部,規劃面積23.15平方公里,目前建成區面積19.5平方公里,是河南省確定的首批產業集聚區之一。
武陟縣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為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,目前已入駐各類企業近300家,引進的外來企業有國藥集團、輔仁藥業、爾康藥業、格力電器、中國汽研、百維激光等知名企業和項目,培育的本土企業有江河紙業、瑞豐紙業、大指裝備、富耐克公司等骨干企業。
產業集聚區處于武陟縣打造“鄭焦一體化發展”的第一戰線,承擔著鄭州經濟外遷的重要載體,已成為武陟縣域經濟的增長極、轉型升級的突破口、招商引資的主平臺、轉移就業的主陣地。
先后兩次獲得“十快產業集聚區”和“優秀產業集聚區”、“先進產業集聚區”、“二星級產業集聚區”等稱號,也是省政府確定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,工信部認定的第四批國家級綠色園區。
堅持生態立區、綠色富區,牢固樹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落實制造強國戰略,高舉綠色發展大旗,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,促進人口、資源、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,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。
虎嶺產業集聚區立足基礎優勢,突出區域特色,優化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,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鏈接,推進產業間的協作,努力打造裝備制造產業、生物醫藥產業、食品加工產業、造紙產業等產業鏈,實現企業間首尾相連,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。
以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為保障,實施綠色制造工程,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,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,推動綠色產品、綠色工廠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發展,建立健全工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,提高綠色競爭力,走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。
武陟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確定的首批 180 個產業集聚區之一。
經過近年來轉型升級,已成為環境優美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區。
目前區內入駐企業近300 家。
區內設施建設基本完備,道路建設漸成規模,已建成主干道路 100 余公里;區內水源充足、水質優良,供排水管網基本形成,3 萬噸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營;電力充沛,建有 2 座 110 千伏變電站,架設有 10 千伏和 3.5萬伏高壓電路;通訊網、寬帶網及有線電視全面覆蓋,規劃建設 500 畝的標準化廠房區已初具規模。
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極,先后兩次獲得“十快產業集聚區”和“優秀產業集聚區”、“先進產業集聚區”、“二星級產業集聚區”等稱號,也是省政府命名的“省級經開區”。
園區不斷推進工業綠色發展,努力建立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。
集聚區環境空氣質量 SO2、NO2、PM10、非甲烷總烴、二甲苯等均符合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(GB3095-2012)相應標準要求。
地表徑流為二干排、一干排、共產主義渠,水質除氨氮外,符合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3838-2002)Ⅳ類標準要求,地表水水質一般。
集聚區西區地下水符合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14848-2003)Ⅲ類標準要求,東區地下水氨氮指標超出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14848-2003)Ⅲ類標準要求。
區域聲環境符合《聲環境質量標準》(GB 3096-2008)各功能區質量標準要求。
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達標率 100%。
武陟縣產業集聚區嚴格按照循環經濟“減量化、再利用、再循環”發展理念,通過對區內工業用地的合理布局、對區內現有企業進行產業技術升級和改造,提高清潔生產水平、提高項目環保準入門檻,有效保證環境質量的穩定和提高,推動實現建設生態良好園區的目標。
以水域、公園綠地、防護林建設為核心,以公共設施、企事業單位、居民小區的綠地建設為支撐,構建綠地系統,建立生態補償機制,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,打造環境優美、生態良性循環的綜合型城市生態環境。
無